匠人技艺的传承,百年的美食,不屈的风筝音乐,评剧……在长春市南关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,琳琅满目的藏品讲述着老长春文化传承的故事。作为长春市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,南关区文化馆展厅已正式对外开放。展厅展示了该区21个非遗项目,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,省级非遗项目12个,市级非遗项目8个。“所有的非遗作品都是由传承人自己提供的,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展现了老城区的文化精髓。我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、数字视频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服务。”长春市南关区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张尧说。
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区,永利网址。这是白春雨用面条做的作品,他是白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。白氏的面塑以面粉、糯米粉、盐、糖、蜂蜜为原料,通过揉、搓、捏、举、指、切、雕、划等手法制作而成。在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区,各种栩栩如生的丝绸人迎接了记者。清代一位女士穿着旗袍,面容秀气灵动,姿态优美。
张瑶介绍,丝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。第三代丝人传承人冯玉平,在继承传统丝人制作技艺的基础上,融入了雕塑、绘画、染织、缝纫、金工、木雕等工艺。结合东北民俗,不断拓展表现形式,将东北“二人唱”、朝鲜风情等元素融入其中,形成特色鲜明、形象生动的绢字系列作品。“作为长春的历史发源地和文化脉络,历史上有‘先南关后长春’的说法。”据长春市南关文化中心主任高岩介绍,自南关文化中心成立以来,长春市就一直伴随着南关文化发展的印记。